6月8日,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陆上交所,成功在A股上市,证券简称为工业富联,证券代码为“601138”。根据招股说明书显示,其发行价格定为13.77元,发行市盈率(按发行后每股收益计算)17.09倍。本次将公开发行19.695亿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10%。其融资规模达271亿,是上交所2015年以来IPO最大的融资额,也是A股上IPO规模最大的非国有企业。今日开盘后,其大涨44%,股价报19.83元,市值达3906亿元。
工业富联董事长陈永正在上市仪式中表示,工业富联将做优质上市公司,和投资者分享价值。工业富联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无人生产等领域深入布局,目前 有6万个工业机器人。陈永正表示,工业富联作为智能制造的先驱企业,将为上下游为中小企业赋能,实现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愿景。
在富士康此前发布的招股书中提到,本次募集的资金将主要用于以下项目:
“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项目”:旨在将工业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软件与工业机器人、传感器、交换机等硬件相互整合, 形成具有与上下游互通互联、资源共享功能的工业互联网系统平台;
“云计算及高效能运算平台项目”:旨在研究高效能运算服务的相关设备和体系架构,为未来 高效能运算服务的发展奠定基础;
“高效运算数据中心项目”:将基于建置高效运 算数据中心,助力公司设计针对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设计、生产过程的自动化解 决方案,不断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通信网络及云服务设备项目”:通过购入部分新设备、更换老旧设备,实现通信网络设备、云服务设备智能产业化 制造;
“5G及物联网互联互通解决方案项目”:着力重点突破宽带低延时、高密度 射频通信的关键技术,开发基于 5G 通信的新一代工业互联网系统解决方案;
“智能制造新技术研发应用项目”、“智能制造产业升级项目”和“智能制造产能扩建项目”:主要通过新技术研发应用、生产设备升级、技术改造升级和智能化建设, 在提升产品品质的同时,满足未来智能制造的产能需求,实现产品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
本次上市的富士康工业互联网是鸿海集团下属的第二大业务,主要从事各类电子设备产品的设计、研发、制造与销售业务,依托于工业互联网为客户提供智能制造和科技服务解决方案。具体包括通信网络设备、云服务器设备、精密工具与工业机器人,覆盖制造业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如数据的产生、传输、储存以及工业互联网服务。
富士康=代工厂?
多数人不了解富士康的业务,对它的印象仅限于“工人跳楼”和“苹果的代工厂。”
的确,早期的富士康,确实是代工厂。(富士康,是鸿海精密大陆工厂的统称。)
1974年,郭台铭在台湾创立鸿海塑料,提供将零件组装成电脑的代工工作。1988年,郭台铭发现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的深圳暗藏着许多商机,于是,他放弃在东南亚设厂的机会,毅然在深圳建厂。这一年是富士康的起点,借助改革开放与外商投资政策,依靠内地工人降低生产成本,富士康不断的拓展外销产业,业绩增长迅速。
1993年,富士康在苹果的低谷时期争取到了IMAC的订单。2002年,富士康踏入PC主板行业,3年后,鸿海出货量直逼行业巨头华硕,嘉技、微星、精英等传统主板大厂。2007年,苹果推出了第一代iPhone,郭台铭与乔布斯见面并达成合作。对富士康来说,这是走向“全球最大代工厂”的重要一年。
从2000年开始,美国每年排名前10的IT产品,有6种是有富士康生产的。逐渐地,富士康成为全球精密制造与先进制造业的产业巨头,并先后在中国从珠三角到长三角到环渤海、从西南到中南到东北建立了30余个科技工业园区、在亚洲、美洲、欧洲等地拥有200余家子公司和派驻机构。高峰期时,富士康全国员工一度高达139.1万人,成为雇佣人员最多的超级企业雇主。
撕掉“代工厂”标签第一步,转型“互联网商业”
“希望各位不要说我们是工厂,”郭台铭在一次公开场合中表示,“我们不是工厂,而是智能制造基地。”
根据富士康公布的财报来看,富士康生产iPhone X的利润已经跌了40%。据说富士康每组装一台iPhone手机,其流水线只有不到4.5美元微薄利润。即使如此,苹果对富士康而言依然相当重要,一旦失去苹果订单或苹果销量下滑,对富士康而言无疑都是沉重的打击。所谓的“国际代工”,在创造就业机会和利润的同时,其背后更多的是辛酸。
作为传统企业的代表,富士康不甘心为他人做嫁衣,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开始摩拳擦掌,想要大干一场。
2010年,富士康推出了“门店+网站”的体系构想。2013年,富士康又推出了拓展品牌的在线销售渠道“富连网”。2014年,富士康子公司FIH Mobile从国外挑选创业公司,要创办自己的硬件创业公司孵化中心。2015年,从天猫平台撤下,富士康计划建设独立的业务部门经营富连网。
然而——这些尝试都失败了。
与初创企业相比,富士康固然拥有绝对丰富的资源,但是对互联网商业运作模式的不理解却是实实在在的硬伤。有媒体评价称:对富士康而言,代工一直是主要业务,其获取的利益远超过“转型”之后的互联网商业。当一种赚钱更为容易和熟悉的技能要被“抢夺”之时,传统企业中一定会出现很强的抗拒力,并且这是员工的一种自然反应。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转型远比创业要艰难的多,尤其是对于传统企业而言。
另外,富士康在做电商之时仍然沿用代工思维。作为制造企业,富士康崇尚标准化和流程化,过于注重模式,加之内部僵化的管理体制,这一套用在瞬息万变的电商行业必然难以成功。
合乎情理的,这一步转型失败了。
撕掉“代工厂”标签第二步,转型“工业互联网”
在今年5月17日的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上,郭台铭提出“工业互联网将是中国工业的出路,也是整个实体经济的机遇” 。
是了,富士康要转向“工业互联网”。
日前,郭台铭在与博时基金总经理江向阳见面时曾表示,工业互联网是鸿海集团近五年转型的重要方向,是在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将互联网技术、智能系统融入到传统制造中的重要载体。
工业互联网,指的是通过智能机器间的连接,实现人机连接,并结合大数据分析和软件重构全球工业,激发生产力;是全球工业系统与高级计算、分析、感应技术以及互联网连接融合的结果。
郭台铭认为,工业互联网平台具有三大特征:网络效应、马太效应和替代效应。
网络效应:工业互联网连接的人、机、物的数量远远大于消费互联网平台连接人的数量,PTC预测,到2020年IOT设备接入数量将达到500亿+。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价值将是消费互联网平台100倍,甚至“富可敌国”。
马太效应:工业互联网平台上的APP和用户达到一定规模时,会形成一个双向迭代、互促共进的双边市场,平台将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爆发增长,形成“赢者通吃”的竞争局面。谁在工业互联网平台上先行一步,谁将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导权。
替代效应: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够极大地降低企业信息化部署的时间、成本和难度,同时正在重构工业知识的沉淀、复用和传播,这将改变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实现路径,让企业以“快进键”一键进入综合集成阶段。
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有机连接供给侧和需求侧,供给侧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需求侧是新手段+新解决方案+新生态。从经济视角来看,2025年工业互联网将创造全球82万亿美元的经济产值,占全球总经济量的二分之一。工业互联网将成为企业竞争的新赛道、产业布局的新方向、大国竞争的新焦点。
在郭台铭看来,富士康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可以用九个字来形容,即云移物大智网+机器人。“云”是云计算,“移”是移动讯息,“物”是物联网,“大”是大数据,“智”是人工智能,“网”是工业互联网,以及机器人。
郭台铭表示,富士康不仅是关灯生产那么简单,而是会记录生产的大数据,做一个最大的实验基地,提供给上下游供应商做试验,为众多中小企业开放赋能。
转型这个重任,为何会落在“工业互联网”?
与富士康原来的代工业务相比,“工业互联网”毫无疑问是一个蕴藏着极大潜力和增量的领域,更是富士康在全球产业链中必争之地。而从资本上来看,依托A股和工业互联网的富士康,当然能使“故事”更加生动,这在吸引资本方面,再有力不过。
站在富士康的角度,如果工业互联网的设想能够实现,那么苹果对富士康的身份将从上游任务发包商转换为产品设计商,作为最终产品的工业集成单位,富士康或许将成为整个互联网的枢纽。
届时,手机将从时尚消费品转为大众消费品,消费者在设计的选择上将拥有更大的自主权,但不论是哪种设计,都将通过统一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进行生产。
如此一来,苹果和富士康的上下游关系可能会逆转。尽管苹果将生产重心转移至东南亚,但没有中国产业链的支撑及中国工业互联网的数据依托,苹果从制造成品到销售再到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环节都将难以保障。
通过工业互联网的整合,能够使富士康完成从单纯的技术、产能与成本到整个市场和产业链的升级和转型。富士康希望向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下的智能制造和科技服务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方向转变,也希望结合新一代5G通信技术,实现制造的智能化升级。
在这一过程中,资本的力量不容小觑,即便目前富士康的主业仍是代工,但在IPO之后,其转型之路或许能够在资本的助力和新方向的引导之下,变得更为顺畅。
富士康能不能三十而立,要看怎么实现“工业互联网”
机器人换人是富士康迈向工业互联网的重要一步。
早在2016年10月,富士康便传出超过4万台机器人已经全面参与到公司生产流程中,在昆山已经裁掉了6万名员工的消息。当时,富士康自动化技术发展委员会总经理戴佳鹏向外界透露,富士康每年会生产10000台机器,每台机器都有可能替代人工。郭台铭曾在清华授课时像学生透露,富士康正在打造智能生产基地,而目前打造智能生产基地的员工平均学历是硕士。
根据富士康招股书的披露,2015年至2017 年,富士康工业互联网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75%、2.01%和2.24%,呈现连年上升趋势。然而在人员学历方面,截止2017年底,富士康工业互联网共有员工26万余人,按照学历划分,大专以下学历占比达78.03%,大专及本科占比为21.39%,硕士及以上仅占0.59%。想要实现郭台铭智能生产基地的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除此之外,郭台铭还宣布“一定要做芯片”。从过去几年的投资情况来看,郭台铭想要打造一个半导体产业链帝国。关于原因,郭台铭在清华的讲话时表示:“工业互联网需要大量芯片,我们一年需要进口400多亿美金的芯片,半导体我们自己一定会做。”
芯片之外还有健康科技,郭台铭在富士康的庆典活动上,把健康称作一个新的重大机遇。通过夏普的高分辨率成像和显示技术,富士康可以利用新一代的8K标准,将原有技术应用在内窥镜等医疗成像设备上。
经历了起起伏伏,三十而立的富士康在A股上市后又将踏上一个新的征途。“代工厂”的标签能否撕掉?“工业互联网”的转型能否成功?我们期待这个传统行业的巨头能够再一次惊艳的亮相!
注:部分内容参考自最极客《富士康IPO尘埃落定 不想只做代工怎么转型?》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在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科技创新带动资源集聚等方面着力颇多,创新机制、产业升级、人才引流、协同发展等带来了多方面的机遇。相应的,人工智能、人才赋能正深刻地影响着商业步伐。
2018年10月18-19日,亿欧将在深圳举办“引擎·引领” 2018大湾区国际科创峰会(BATi),集合智能制造、智能产品、智慧城市、智慧安防、智慧交通等一众热点问题展开探讨,分析科技创新未来趋势,盘点技术革命下的发展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