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专注工业品营销咨询与培训

实战实效助力3000多家工业企业

咨询热线: 133-9142-3781

189-3001-7690

行业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行业研究

我国自动化企业PLC的优劣势分析

点击次数:8545 发布时间:2013-9-29 10:54:22 作者:OFweek工控网

目前,纵观我国自动化企业的发展,PLC作为典型控制产品在国内纺织机械、食品机械、包装机械、塑料机械、印刷机械、起重机械、机床和化工机械等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物联网自动化设备智能化生活的推动下,“低碳、环保”理念的进一步提倡,自动化市场衍生出对PLC的大规模需求。在电梯、电源设备、造纸机械、电子制造设备等应用中呈负增长的态势,相对越国际自动化设备行业来讲,我国自动化企业PIC有以下优势和劣势。

相对于国际大公司而言,国内PLC厂商具有如下明显的优势

一、需求优势

国内PLC厂商能够确切了解中国用户的需求,并适时地根据中国用户的要求开发、生产适销对路的PLC产品。例如,和利时公司具有12年的控制类产品生产、销售及工程实施经验,积累了大量客户资源,了解国内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用户的真正需求,因此在产品设计时可以充分考虑中国用户的需求和使用习惯,产品的针对性和易用性更强。

二、产品定制优势

由于是完全本地化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支持,国内PLC厂商可以根据用户的特殊需求定制个性化产品。在实际工作中,有些用户希望在一个PLC模块上同时具有开关量输入、开关量输出、模拟量输入和模拟量输出等功能,同时输出既要有继电器的,还要有晶体管的。这种一般通用PLC不能提供的特殊需求,国内PLC厂商可以快速为用户专门定制。跨国公司的中国用户和中国雇员很难迅速将这种特殊需求直接反馈到国外的生产厂家,难以促成产品的改进。

三、成本优势

由于是完全本地化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支持,国内PLC厂商具有较大的成本优势,这种成本优势直接转变为产品价格优势。

四、服务优势

国内PLC厂商的服务由公司相关人员去实施,PLC生产厂商可以直接面向最终用户。由于公司技术人员充分了解自己的产品,能够迅速解决实际应用中发现的问题,因而能显著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另外,国内PLC厂商可以在PLC的售前、售中和售后中为用户提供免费增值服务。例如,面对众多的中小用户,和利时公司开展了免费培训和免费方案设计服务,得到了广大用户的一致好评。

五、相对于国际大公司而言,国内PLC厂商具有如下明显的劣势:

a.品牌劣势

在市场开拓初期,国产PLC的品牌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不为用户认可,从而加大了市场开拓难度。

b.应用业绩劣势

相对于国际著名的PLC厂商而言,国内公司的PLC应用业绩较少,用户对国产PLC的性能、产品质量和技术支持持怀疑态度。

c.产品线劣势

在国内公司开展PLC业务的最初几年,PLC产品线不完善,产品的品种较少,不利于全方位的市场开拓。

d.研发实力劣势

相对于实力雄厚的著名PLC厂商而言,国内公司的研发实力较弱。

六、工业自动化安全 难以承受之重

来源:电气自动化技术网

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竞争日趋激烈,工业设备企业的发展趋势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不断提高工业设备的自动化、网络化程度,以减轻工业设备使用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业设备管理者的管理效率。

然而,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随着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网络化管理操作也使得针对工业控制系统的病毒和木马攻击呈现出攻击来源复杂化、攻击目的多样化以及攻击过程持续化的特征。

如果我们从工业终端设备到工业控制系统架构的各个层面进行仔细分析,工控自动化领域特有的安全问题将带来以下风险:终端设备中源代码被复制或盗用,使工控设备企业多年的成果付诸东流;嵌入式软件被盗用或复制,导致终端设备被冒用;由于身份被冒用,在系统不知情的情况下,信息被读取;系统中数据被入侵或篡改,伪造复制设备数据,冒名输入到系统中,带来数据灾难。

据权威工业安全事件信息库RISI统计,全球每年发生数百起针对工业控制系统的攻击事件。2001年后,通用开发标准与互联网技术的广泛使用,使针对工业控制系统的病毒、木马等攻击行为大幅度增长,结果导致整体控制系统的故障,甚至恶性安全事故,对人员、设备和环境造成严重的后果。由此,工控系统信息安全的需求变得更加迫切。

当前,物联网实现了物理世界与模拟世界、数字空间与虚拟现实的融合。这即是所谓的“工业4.0”。但与之不相称的却是我国工控领域的安全可靠性问题突出,工控系统的复杂化、IT化和通用化加剧了系统的安全隐患。而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只有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才能保证工业控制系统健康稳定地运行。这就要求企业积极采用应对措施,不妨采用CodeMeter的完整性保护措施,实施全新的防护任务,用于实现工业自动化系统的安全。

分享到:
上一条:中土“新协议”或助中石油天然气脱亏返回
下一条:澳建筑业出现复苏迹象,建筑行业持续上涨依然值得期待


   沪ICP备2024079236号-1
沪ICP备2024079236号-1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