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造人才为何“一将难求” |
点击次数:4461 发布时间:2018-8-28 17:06:45 |
美国特朗普政府掀起贸易战的一个关键目标,就是打压“中国制造2025”。即使如此,中国迈上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制造业转型升级之路,绝不会因为外力而逆转。攻破堡垒的力量,源自中国企业内部;重中之重是,发现智造人才“一将难求”的根源,有的放矢地培育适应智能制造的领军之才。 智造人才“一将难求”,难在群众基础差。与金融业、房地产业、互联网业等赚快钱的行业相比,中国制造业的经济激励因素,不足以吸引到大批青年才俊的加盟。自然而然地,智能制造的领军人才难于在此基础上养成并脱颖而出。 智造人才“一将难求”,难在中国制造业正处于“大变革”、“大跨越”的阶段。一方面,为了经济社会的稳定,传统制造模式仍然继续存在,适应了这一模式的骨干人才缺乏向智能制造人才升级的动力;另一方面,智能制造的目标却刻不容缓,只有2年至多7年的大限。根据国家规划,到2020年,中国制造业重点领域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到2025年,中国制造业重点领域全面实现智能化。智能制造领军人才的培育,迫在眉睫。 智造人才“一将难求”,难在中国没有形成“制造业是体面工作”的文化。在德国这个制造强国里,制造业的岗位是体面的岗位;一个人在制造业工作,是一件风光无限的事情。其背后原因,是以制造业为根基的职业培训体系,以及工匠精神为核心的国家文化和企业文化。有了这样的文化,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升级就是无缝对接,人才问题自然不会成为制造业升级的拦路虎。 既然智造人才“一将难求”的原因来自多方面,解决问题就需要多层次多管齐下:从国家层面和企业层面,强化职业培训体系的“制造/智造”基因,大力奖励工匠精神,薪酬体系向“制造/智造”倾斜,从而提升制造业的吸引力;从德国等制造强国引进智造人才,以身作则带领或激活中国企业的人才;利用企业打造数字化智能工厂和组织变革的契机,促使传统制造模式下的人才,向智造人才蜕变。 |
上一条:前7月全国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7.1% | 返回 |
下一条:大客户营销的五大盲点,终于知道了...... |